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2008立法會選舉所見(之一):「投票率低不利於民主派」的邏輯謬誤

再一段長時間丟下了這博客──上次在這裏寫文章已是四個月前的事了。這四個月期間有意思的新聞不少,現趁着有幾天假期,只把我對在立法會選舉前前後後發生的事情的感想分若干篇文章盡量寫出來。
~~~~~~~~~~~~~~~~~~~~~~~~~~~~~  

  回看三星期前的立法會選舉,就讓我從結果說起,畢竟結果是最引人興趣的事。

  今次自由黨的慘敗、民主派支持者的自然配票成功、社民連高票當選、親政府派得票率增加、整體投票率下降等議題都有很多論者發表文章論述過,我想先談談有關投票率的一個根本問題。

  「投票率低對民主派不利」這個理論,相信很多香港選民都聽過,不少政黨人士以致學者都經常把這個說法當作事實般論述。最近這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較上屆大跌10.44%,投票人數比四年前少了260,157人,但民主派在地區直選贏得的議席卻不減反增,令不少人對感到驚訝。

  究竟今屆選舉是否突破了上述「傳統智慧」呢?是否民主派用了新策略令低投票率不再不利於他們,還是本港政治趨勢已改變至選舉氣氛低沉才是有利於民主派、選舉氣氛熱烈就會有利親政府派?其實我們若能先撇開政治論述,從純邏輯看看這個「投票率低對民主派不利」命題,就會發現它根本站不住腳。

  請問:甚麼是投票率呢?投票率就是在一次選舉中投票人數除以總登記選民人數得出的一個百分率。即是說投票人數越多,或登記選民人數越低,投票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按照這個定義,「投票率低對民主派不利」,即是說投票人數低或者登記選民人數高便會對民主派不利。從過往的拉票信息、告急信息推斷,相信提出這個理論的人們都是以前者為假設。

  那為甚麼投票人數低會對民主派不利呢?有人提出過這個解釋,就是民主派的支持者較為鬆散,例如好天就出來投票,下雨就躲在家裏,不像左派支持者般黨性強,無論如何選舉日都會出來投票給他們支持的候選人,即是所謂鐵票。這個若稱之為現象,或許有相當可信性,政黨或研究政治的學者大可求證一下是否有此現象存在,但若以此推演至「投票率低對民主派不利」,便是跌下了倒果為因的思考陷阱,因為這個說法是把投票率低與民主派支持者投票人數少直接劃上了等號。即使假設「下雨理論」成立,它的因果關係也應是如下:由於民主派支持者的投票意欲比左派支持者較易動搖,所以當有對整體投票率有負面影響的因素出現時(例如投票日下大雨,或整體選舉氣氛低迷),這些因素對民主派支持者的影響會較大,從而令民主派候選人流失票數較多。這與投票率低本身令民主派失利完全是兩碼子的事,一個候選人輸,就是因為投票給他的人數不足,而不是因為投給他與對手的票數一起整體下降。 簡單地說,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投票率低令民主派得票減少,而是民主派支持者投票減少拖低了投票率。

  大學裏強調邏輯思考的學科,都會在基礎課堂提醒學生,甲現象和乙現象有關連,並不代表甲便是乙的原因 (Correlation doesn't mean causation.)。再舉一個同類實例,今年投票日,有報章指左派已指示大批支持者晚上八時後才投票,而當日選舉管理委員會每小時公布的投票率真的比上屆為低,於是有部分民主派人士便墮入了同樣的邏輯陷阱,向選民斷言「投票率沒有可能這樣低」,指左派控制支持者投票時間便是日間投票率低的原因。結果晚上十時半票站關門後,大家發現投票率真的是這樣低。我不知道左派是否有指示支持者晚上八時後才投票,但當日若見投票率低便認為這個說法得到證實,就是不求甚解。如果香港有二十六萬之多選民是如機器般可按一個掣便按時投票的話,那真是很恐怖。

No comments: